一、跨徑比
一般情況下,為使邊跨正彎矩和中支點負彎矩大致接近的原則,以使布束更趨合理,構造簡略,故L1/L2=0.539~0.692是常見的邊、主跨的跨徑比范疇,當L1/L2≤0.419時,邊跨則需壓重,應屬于非慣例的特別處理;大都L1/L2=0.54~0.58則較合理,這將有可能在邊跨懸臂端用導梁支承于端墩上合攏邊跨,撤消落地支架。
二、梁高
主跨箱梁跨中截面的高跨比h0≈(1/46.2~1/86)L2,一般是(1/54~1/60)L2,在箱梁根部的高跨比h1≈(1/15~1/20.6)L2,大部份為(1/18)L2擺布。
目前在國際上有減少主梁高跨比的趨勢,已經建成的挪威stolma橋以及Raftsundet橋,在跨中區段采納了輕質砼,減輕了自重,減小了主梁高跨比,其跨中h0≈1/86?L2和1/85.1?L2,根部高度分辨為h1=1/20.1?L2和1/20.6?L2。
一般情形下,聯通,可采取2次拋物線的梁底變高曲線,但往往會在1/4?L2和1/8?L2處的底板砼應力緊張,且在該截面鄰近的主拉應力也較緊張,于是,可將2次拋物線變革為1.5~1.8次方的拋物線更公道。
在江蘇平原通航河道上,為了知足通航凈空的要求,在設計時甚至采用大于2次拋物線的冪級數設置底板曲線,這是值得十分注意的問題,事實證實,跨中撓度一般較大,極易發生正彎矩裂縫和斜裂縫。
三、頂板厚度
以往通常采用28cm,飛利浦榨汁機價格,近年來已趨向于減小為25cm,這顯然與箱寬和施工技巧有關。
四、底板厚度
以往通常采用32cm(跨中),逐步向根部變厚,少數橋梁已開端采用28-25cm者,其厚跨比一般是(1/140~1/160)L2,也有用到1/200?L2者。
挪威stolma橋和Raftsundet橋**底板厚度為105cm和120cm,合跨徑的1/286.7和1/248.3,這將取患了顯明的經濟效益。
五、腹板
一般為40~50cm,但應特殊注意主拉應力的節制,近些年來在腹板上出現較多斜裂縫的病害甚多,應予謹嚴。
增長箱梁的挖空率,減輕截面的結構自重,采用高標號砼,采用較大噸位的預應力張拉鋼束,采用三向預應力張拉系統等,無疑都是進步設計程度,獲取優良經濟效益的首要辦法,但同時又必須公道地把握好“度”,必須確保構造的安全度和耐久性。
六、持續通長束不宜過長
依據連續結構的受力特色,截面上既有正彎矩也有負彎矩,個別設計中將連續通長束順應彎矩包絡圖僅作簡略布置是欠合理的,尤為對于較小跨徑的矮箱梁,其磨擦損失單項便可達40~60%σk之多。建議此時可采用兩根交叉束布置,也可改用接長器接長,分成屢次張拉等。但在具體設計時接長器也不宜集中在某一個斷面上,以使截面的減弱過于集中,同時也會造成施工上艱苦。
七、普通鋼筋是預應力張拉砼構造中必需配置的資料
當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受壓破壞時,可以明白地看到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側向受拉損壞的形態。也即預應力張拉僅在某一個方向上施加了預壓應力,而在其正交方向卻會發生相應的側向拉應力,這是預加應力的最根本概念,必需堅固把握,機動利用。
因而,在預應力張拉混凝土結構中必須配置必定數目的非預應力張拉鋼筋,以保證預壓應力的可靠樹立。為此,在一般情況下,非預應力張拉鋼筋約為80-100kg/m3(一立方米砼中的含筋量)。偏少、偏多的構造鋼筋均需作恰當優化和調控。例如××橋為多跨L=42m的預應力張拉混凝土等高度連續箱梁,設計中采用了185kg/m3的普通鋼筋,顯明偏多,但在某些局部的普通鋼筋卻又偏少。又如某橋的非預應鋼筋僅為36.6kg/m3,實屬太少。
八、關于預應力張拉扁波紋管、扁錨的采納
預應力張拉扁波紋管的采用,日趨普遍,有利于減少構件的截面尺寸,但必須注意如下幾點:
1、預應力張拉扁波紋管的尺寸高度不宜過小,無益于豐滿灌漿。例如目前采用的M15-4,其相應的扁波紋管內徑為70×19mm,一般常采用的鋼絞線直徑為φ15.24mm,則可灌漿的間隙僅有3.76妹妹<<10.0妹妹(公路橋規JTJ023-85,第6.2.26條、四中要求:“管道的內徑應比預應力張拉鋼筋外徑至少大1.0cm”)。在寬度方向:70-4×15.24=9.04mm<10妹妹,其均勻間隙為(70-4×15.24)/(4+1)=1.8mm。因而很難保證灌漿的豐滿度和可靠握裹。在施工進程中扁波紋管的變形的可能性弘遠于元波紋管。
2.預應力張拉扁波紋管的根數。在實際工程中常用的鋼束根數為每一管內4束或5束。其錨圈口的損失,5束應大于4束,遠較元錨時要大,其錨固效力系數也較難保證到達95%,同時在穿束過程中也極易絞纏在一塊兒,因而建議,每一管內3.0束適合,4.0束尚可,5.0束不妥。
3.預應力張拉扁錨用作橫向預應力張拉束適合;用作縱向受力主束欠妥,不應采用“扁錨豎置”作為縱向受力主束(彎起),這將會使實際**預應力張拉嚴重不足,各股鋼束在豎置彎起的扁波紋管內互相嵌擠,摩阻喪失很大,對扁波紋管的橫向擴大力也很大,各束受力很不均勻,延長率無法把持,這種‘“扁錨豎置”計劃已有多座實橋失敗,應當制止采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