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夏季,你常常健身卻依舊頭腦沉重,身體疲倦,甚至腸胃脆弱嗎?如果是這樣,或許你需要多些了解夏季該如何出汗。
從中醫觀點看,這樣都是因為“陽氣郁積在內無法宣發,進而形成寒濕”所致。
有中醫師指出,夏天大家躲在冷氣房里圖涼爽,造成“陽氣未宣發,反而在體表生出寒氣”。
因為一分寒氣,常伴有一分濕氣,體內聚集的濕氣沒有排出去,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,或長濕疹、發癢;
在關節處會造成四肢酸痛;
在腸胃道會形成吸收不良的問題,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,常常覺得身體沉重,甚至睡了很久也有睡不飽的感覺;
因為陽虛(陽氣不升發),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,所以會思緒不清、頭腦不清醒。
為什么要重視“出汗”?
從西醫看,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“調節體溫”,因為流汗后,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。
然而中醫自古就有“出汗養生治病”之說,例如喝粥出汗、運動發汗、熱水泡腳發汗等,甚至認為出汗可以通經活絡,疏通血脈。
一些中醫師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,還可以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。
按照中醫學說,夏天出汗,是給人體提供了**的“**”機會。
經過了秋天的涼、冬天的寒、春天的濕,身體陽氣已被壓抑了半年以上,累積許多寒氣、濕氣。所以應該在夏天時,透過適當的運
動,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、正確發汗,讓末梢的微循環打開,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濕。福陽堂
養生加盟、
養生館加盟網:
http://www.jnfuyangtang.com/